Page 60 - 勤業_Handbook創業時代3.0
P. 60
一、價格 vs. 價值 二、企業常見的評價模式
價格與價值,中文僅一字之差,但是英文卻是完全不 一般投資人在評估企業價值時,常見評價方法可以
同的兩個字。要了解評價的方法前,首先應了解價格 分 為 市 場 法 (Market Approach) 與 收 益 法 (Income
與價值的定義。 Approach)。
價格 (Price) 是完成交易所支付的對價,價格是依據賣 (一)市場法
方主觀意識所決定的;客觀上,價格也須儘可能滿足 市場法建立在與其他相類似標的交易的比價基礎
買方需求方能決定,因此在經濟學上講供需法則 (Law 上,統計類似資產交易價格,根據類似資產與評
of Supply and Demand),當買賣雙方的供給與需求達 估標的資產特性差異進行價值調整,進而得出評
到均衡後,自然能決定交易價格,交易也才能完成。 估標的的參考價值。舉個例子,當民眾想買房子
時,大部分的人會上內政部的實價登錄專區,搜
但我們常聽到有人抱怨商品「買貴了」,也會聽到有
尋鄰近路段最近期成交的資訊來推估房子的市
人稱讚商品「物超所值」,這就是每個人對價值 (Value)
價,這就是市場法的評估方式。但實價登錄的成
認定不同。價格與價值有時相同有時不同,如果買方
交價格畢竟只是參考,買賣雙方還是會依照房子
考量交易標的具有綜效或基於策略性的考量,交易價
屋況、樓層、座向等因素而調整。若是評估企業
格就可能會超過交易標的公允價值;反之,如果賣方
時,要考慮的因素又更多了,企業的獲利能力、
有特別原因,例如當有資金壓力,基於資金週轉的考
資產品質、產業趨勢、政治風險、全球景氣等,
量,賣方也可能以低於交易標的公允價值的價格出售
都可能會影響企業價值。一般採用市場法計算股
商品。
權價值常使用財務乘數來推估,就像買房子以面
詮釋價格與價值的不同,股神巴菲特說的最為精闢 : 積單價 ( 每坪多少錢 ) 來推估房屋總價一樣。
「你所付出的只是價格,你所得到的才是價值。」(Price
一般常見的財務乘數如下 :
is what you pay. Value is what you get.) 新創公司應
• 股權價值/淨值 (“P/B”)
該努力創造的是商品或服務的「價值」而非「價格」,
• 股權價值/稅後淨利 (“P/E”)
當價值提升後,新創公司的交易價格自然能夠水漲船
• 企業價值/營業收入 (“EV/S”)
高。
• 企業價值/稅前息前利益 (“EV/EBIT”)
• 企業價值/稅前息前折舊前利益 (“EV/
EBITDA”)
實務上創投在評估新創公司時,常使用市場法進
行評價。但需特別注意新創公司由於產品或服務
60